2019年9月24日 星期二

水與墨的碰撞實驗完結篇


2019.08.30
意外的誤會,營隊不小心跨到大家的開學日,原本打算幫孩子請假的家長回饋,孩子覺得太好玩了,所以決定上完課趕過來。
 
每一梯營隊不是永遠開心的,有爭執,有吵架,有嚴肅的討論,課程設計主軸也不是完全以一定要讓孩子很開心為主,總覺得底層能吸引孩子的,或許是一個場域、一些人或一堂課,在這裡他們可以安全的表達自己,並用特別的角度切入去經驗創作的方式。
 
如同昨日和孩子的談話中,我和孩子分享我看到不同的狀況發生共同的原因點,我問他:「你願意練習看看嗎?」孩子用認真的表情說:「好。」
     
一個孩子願意在有狀況下對你打開心門,家長知道孩子有不如意的事情但願意開放和我們溝通釐清,這些都讓我們結束營隊後放在心底由衷的感謝。
 

鬆鬆心自在小品創作


2019.08.25
謝謝所有參與其中的大人,
讓彼此有如此真實的交流,
很珍惜每一次敞開的流動,
日常生活瑣事依然無法輕易的解決,
但至少過程中將自己緊繃的心釋放,
身為課程發起者,
從沒想過可以激起這些深刻的歷程,
讓我們更堅信我們的初衷與信念,
或許就像生活中常聽到的
「願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
  
邀請大家放空2.5小時的時間,
這段時間卸下各種平日必須承擔在肩上的生活角色,
來到這裡透過不同的活動一起鬆鬆心,
並將過程中的覺知感受自在的流動到自己的創作之中。
完全不會畫畫的人也很適合喔! 

夏日計畫合作課程



早晨我們藉由緬甸樂器敲響上午的課程,孩子們瞧見今日擁有一張大大的紙好喜悅呀~
當孩子看到彼此一起拼組成更大張的紙更興奮!
打破空間的界線,再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領域,我們在裏頭共同創作,也保有自己專屬的畫畫空間,我們想像,我們也討論,如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透過不同的經驗累積、碰撞、討論、釐清而使彼此更親密。
    
下午老師溫柔的歌聲喚起孩子午休後的心,透過《勇敢小火車 》我們進入了兒童瑜珈的世界,我們練習體位法也感受小火車卡爾即使害怕也帶著勇敢的心完成任務。
最後我們靜下心把祝福放進自己的手心,有孩子把老師放進祝福裡,有孩子把媽媽放進祝福裡,也有人把戰鬥飛機放進祝福裡。XDDD


我們相信與每一位孩子、家長的相遇都有其緣分,課堂中發生的任何事情都值得我們思考與學習,謝謝所有的參與者。



日常中正存在的事-大孩子的創作課



"戰爭開始之後,每天都發生了許多壞事。一天,戰爭帶走了我爸爸。
媽媽說,我們必須要離開原本的家,前往另外一個有許多高山的國家。
雖然我們都很不想去,但媽媽說,只要去那裡,我們再也不必害怕。"
—《旅程 The Journey》
 
透過繪本我們討論著難民的脈絡,孩子比想像中對這議題更有興趣和投入討論,因為這本書我們聊到香港、南北韓、廈門金門偷渡客,圖中這道牆也讓孩子想到墨西哥和美國,而阿草想起去年初在瑞典的地鐵車上遇上的難民,其實這些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著。
 

[資料擷取]
瑞典自稱是一個「人道大國」(humanitarian superpower)——不參與戰爭,但收容戰爭的受害者,也確實有大批難民來到瑞典。過去十五年內,出現在瑞典國門的難民人數多達六十五萬人。有人來自敍利亞、伊索比亞、伊拉克、摩洛哥、厄利垂亞。

引用至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62106

2019年6月18日 星期二

選擇麻煩


前陣子阿草學生時期就在畫室擔任老師的前輩,說有一大批材料問我要不要?我很意外許久沒聯絡,對方竟然會想到我?今天會面時我好奇的問她,她帶著甜甜的笑容和我分享她是我的忠實讀者,覺得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很棒,看到裏頭珍貴特別的地方。被充滿正能量的前輩認同及讚許為近日勞心的籌備期注入一股暖意。
 
每一次的教案我們都花上許多時間籌備,
每一次課程結束我們也花許多時間討論,
我們思考如何支持孩子、如何支持家長還有如何支持合作夥伴,
除了課程本身外,底層核心的想法是如何讓每個人在生命的旅途上因為彼此的相遇讓彼此的生命碰撞出不同的能量,成為向上的力量。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在課程中和孩子聊日常、討論生活中的議題思考,和家長分享創作本身以外觀察到的特質或者事件,和夥伴討論著如何讓各個面向更好。
 
因為我還是深信每個人都是有價值的,不管大家的人生劇本是什麼,都值得被尊重與重視。當自己感受到自己值得被愛也看見自我價值,就不會因為匱乏感而做出許多人性的某些狀態。
----------------------
昨天和夥伴討論教案時出現的對話:「說實話一般教學不用做到這樣,會很麻煩,但我通常都是選擇麻煩的方式做。」

以上的美好理想在執行過程中當然會遇到許多挫折、困難與麻煩,但我們願意在這慌亂快速的世代中一步一步緩緩踏實地前進。

最後我想分享歐普拉的小演講:
  
#最後還是要深深感謝想起我們願意支持我們的每個你
#艹言艸語


[親近一場展]



[親近一場展]
謝謝親愛的大人小孩們即使是雨天☔️,依然願意放學後趕來參與活動,許多作品在小泥的導覽下,觀察到的細節和感受又不同了。
這次我們也分享一場展覽的籌備,幕前幕後團隊背後不同能力的組別工作,大家很幸運可以看到前置作業的等比例模型,這是難得的機會讓我們如此”親近”了解一場展覽的歷程。
Thanks all!!!


2019年6月8日 星期六

緩生活暖日子工作室3.0

//感恩所有//
暖暖和煦的陽光
紛紅駭綠的小樹
印入眼簾

思考如何給予空間使用者舒服的歷程
木條透過挑選切割打磨變櫃子的過程
從原色一層一層重複調色染色的歷程
望眼所及皆是許多人的心意共同完成
我們深深感激能遇到這樣美好的機緣
使我們更相信踏踏實實往願景努力著
老天爺真的會派許多小天使來到身旁

緩生活暖日子3.0即將完工,期待炎炎夏日和大家相見喔!


2019年6月5日 星期三

我們的回憶進化1001號列車



展覽只剩下十天 ,所以這篇文章不能再拖了。
 
上週六一早埋首於工作,到中午覺得煩躁突然好想走到美術館看展覽找靈感,碰巧遇到【機器人的家族旅行—Akibo創作分享座談】,聽了Akibo老師分享才知道這些機器人背後動人的故事,翻轉我對機器人總覺得少了某種溫度的觀感,
 
說起李明道如何因創作機器人而職涯大轉彎,原來跟他那兩個從小住在溫哥華的兒子有關。有天兒子問他:「爸爸你為什麼那麼黑?」他說:「因為我喜歡潛水。」當兒子接著又問什麼是潛水時,他只叫兒子去看Discovery頻道, 便草草結束了父子間的對話。

直到那日半夜搭機返台,思念幼子的他才突然後悔,為什麼沒多花時間陪兒子,於是埋下了他想用作品跟兒子拉近距離的念頭。不久他便設置了跟兒子玩互動遊戲用的專屬網站,並開始了三個機器人Bubble、Tano、Fu 時而潛水、時而在超現實情境中冒險的故事。李明道分享,「藝術家最厲害的武器就是作品」,這也是他之所以選擇用創作跟兩個兒子越洋互動的原因。只是無心插柳,沒想到這沒預算的機器人系列創作,竟成了他新事業的基礎。
 http://www.englishok.com.tw/people/topic-people/album-designer-to-akibo-robot-maker


 
介紹了幾個作品後,接著出現了一個熟悉的作品[進化1001號]列車,Akibo分享著這輛列車只能在台灣幾個支線運行,所以這台列車是會換地點運行的,他自己都還沒機會坐到這班火車,當下心裡頗激動的,進化1001號列車曾經陪伴我和孩子每周的中午從竹中坐到竹東火車站,那時的我們每周會選不同的車廂位置坐下,時不時地和宇宙背包客互動,我們會在這台列車上聊著學校發生的事情,猜著孩子發明的謎語,還有嗑著不同的食物。
 
記得坐火車通勤的孩子總是和不用坐火車的孩子分享火車上發生的趣事,有一陣子原本不用坐交通火車的孩子都一起上了火車,媽媽們會在方便的火車站月台對孩子招手,孩子則是很興奮投入媽媽的懷抱,接著月台上的孩子和火車上的孩子揮手道別,我就這樣一站一站的放孩子離開XD

這段回憶裡,我們總是很幸運的遇到不同友善孩子的列車長,有的列車長送我們糖果,有的列車長送我們葡萄,有的列車長看見好奇的孩子靠近駕駛室好心的介紹那些按鈕是什麼,原來我們還遇上了可遇不可求的[進化1001號]列車和mr.ten&miss. one一起旅行一段日子。
 
論壇結束後我翻閱著過往的記憶,三年了,三年前的記憶醞釀到今日,感謝這美好的相遇。

2019年5月9日 星期四

課程紀錄:水與墨的碰撞實驗

水與墨的碰撞實驗

 
很感謝家長和孩子的信任,讓我們有機會一起來參與這系列的課程,對於過往有著長期水墨創作的我們,除了有形媒材的差異外,背後蘊含著無形的東方哲理在裡頭,水墨的氣韻生動是難以言喻的,同時水墨文化也是令我們珍惜的部分。
 
看似只有幾堂課的實驗課程,背後其實已經思索了幾年,我們也花了許多時間實驗及設計課程,如何讓看似枯燥的東西變得有趣,如何讓超越言語形容的東西透過體驗內化到孩子個體感受。
                
3-6y的兩小時課程我們安排了中場休息,沒想到孩子們和我們說:「不用休息!」於是不間斷的完成課程。
       
6y以上的兩小時課程,孩子在某些橋段也投入到另一段課程設計必須延到下一堂課。
 

很珍惜這樣的歷程
謝謝美麗的場地
謝謝美妙的孩子們
謝謝美好的合作夥伴

我們下周見!  
更多照片:相簿

#預告未來還會有水與墨的碰撞實驗part2



2019年4月2日 星期二

[第四篇-托缽]

[第四篇-托缽]
雖然緬甸不是一個富裕的國家,但人民很願意供養沙彌們,記得當天一輛公車經過,乘客一看到沙彌托缽隊伍就透過車窗丟錢出來,接二連三的車子呼嘯而過,一輛又一輛的車子輾過紙鈔,而我試圖在車子之間的空檔冒著生命危險把乘客的心意撿回來XD
  
這群孩子能很動也能很靜,記得第一周上課時的"課前靜心一分鐘",孩子在短時間內安靜心靜,那一刻全班氛圍是平和的,他們的狀態協助我也靜下來,那一刻我很感動,在這群孩子裡見識到培訓我兒童瑜珈老師所說的"靜"發生在孩子身上是什麼,原來真的做得到,原來靜的力量這麼大。
  
豔陽下赤腳托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腳下踩到的不一定都是舒服的,有時扎有時燙有時濕,但在南傳佛教裡,托缽是一個很重要的修行過程,當然不是每個孩子都喜歡這件事情,但看著孩子在托缽過程中練習跟每個當下相處,蠻動容的。


20190310跟沙彌們到弄曼托缽 from HAN on Vimeo.

2019年2月14日 星期四

2019冬日計畫-歷史交藝現場

[2019冬日計畫課程分享part 2---歷史交藝現場]

這是 緩生活,暖日子。第一次離開熟悉的新竹來到台南場域開課程,
很幸運來到 圈在院子裏充滿豐沛能量的場地,
如同院子裡壯碩的植物般在這裡接受滿滿的養分,
踏出百年老木門開始,探詢著百年來遺留的歷史軌跡,
最後一天各地的人們齊聚到這,共同慶祝分享這些片刻,
記得牆上的字條、孩子羞澀的分享、參與交藝用心的創作者們,
這是一段很美好的過程,
謝謝每一位參語的大人小孩,
也謝謝 圈在藝起凝聚了許多很棒的工作夥伴與此。

----------------------------



課程引言分享:
我們生活在台灣這座島嶼上,
對台灣的認識有多少呢?
回想起教科書上面談論台灣的歷史,
年表上大大小小的事件拼拼湊湊起我們認為的台灣。
書上的樣貌是從小我們對這塊土地的「知識性認知」,
背誦、筆記得以在考試中得到高分卻不容易感受到生活真實的樣子。
歷史不再是我們接觸的官方、戰爭、權利,其實還有許多市井小民與地方民情共同建構而來。
看著院子門口的手動幫浦裝置回溯至20世紀初期日本津田先生將泵浦技術輸入台灣,
遍地開花的泵浦讓台灣人在取水上更加便利,
台灣廠商也開始學習自製泵浦。
而二十一世紀的現今津田先生的後代甚至成立研究會到台灣來找尋祖父輩流傳下來的泵浦,
全台灣約莫兩百支津田泵浦,台南則保有一百多支。
從院子門口泵浦位置用想像力的雙眼透視地下,
是台南古老河道德慶溪,
數百年的歷史故事就在我們身邊,
一一找尋線索並探索悠遊其中,邀請孩子實地踏查走讀台南小巷弄,
探索歷史的過程中用好奇的眼睛與奔放的創意
將我們當下的歷史注入作品中!


2019年2月13日 星期三

2019冬日計畫-這不是一堂攝影課

這不是一堂攝影課。
是紀錄一天的過程。
搜集影像分享生活的光彩,早已成為智慧時代的習慣。
但要是,能擁有的數量有限,我們會選擇保存哪些當下?又會決定忘記什麼呢?
取捨的瞬間,感受即影即有。
參與即是創作。

------------------------------------------------------------------------------
影像紀錄已成全民運動,
但日常的我們什麼時候會拿起相機手機紀錄眼前的景象呢?
[這不是一堂攝影課]我們邀請孩子放下過往的影像紀錄方式,
透過抽象的形容詞去想像觀察那些不曾注意的或者一直錯過的日常光景,
在有限的照片未知的路徑和無法控制的時間軸裡,大家是如何取捨得呢?
回到教室裡我們討論影像帶給我們的第二層思考,
孩子們在有意識取下的十張圖像中看到什麼故事情節在裏頭?
所有的過程沒有明確的依循,有些孩子找人討論,有些孩子先觀察大家的作法再選擇,有些孩子則獨身觀察感受。

[這不是一堂攝影課]
關於課名就是要挑戰大家對於"使用相機"創作的框架,
我們誠摯的感謝所有參與的大人小孩,在如此抽象的的課程報名簡介中願意來參與,實際孩子們的迴響與回饋很大,有的孩子在寒假繼續延伸這堂課的精神創作著,會延續到日常的課程也是緩生活暖日子課程設計主軸之一。



2019冬日計畫-這不是一堂攝影課 from HAN on Vimeo.

2019年2月4日 星期一

「萬物靜觀皆自得」

🐷「萬物靜觀皆自得」🐷
     
前陣子收到一個回饋是我們在教育現場是相對冷靜的兒童教育工作者,但他們覺得有趣的是孩子還是可以享受投入在課程中,同時有許多讓人覺得幽默的方式,回去思索了許久,在教學當下我們提供了一種方式,不一定要情緒、語調起伏很大才能引起小孩的興趣,當平靜時反而能感知到更多細微的感受,過程中我們不追求一定要全程很嗨,不耐煩是一種感受,生氣是一種感受,無聊是一種感受。
 
「靜心觀自己」對心思敏感的我的日常是重要的環節,每日接受許多大人小孩的波動,需要一段屬於自己的沈澱消化時刻,結束靜心後感謝老天,並為當周有狀況的孩子及大人禱告。
 
在這凡事都要越來越快的時代,我更珍惜這些慢下來的時刻,慢下來細細品嚐才能體會到所有生命事件中的前、中、後味,才有機會看到更完整的世界觀,這也是我一直想透過藝術教育帶給孩子的。
   
—————————————————
新的一年想和大家分享[生活的藝術:內觀]這段文字:

「當我閉上眼睛試著觀察憤怒時,心中立刻浮現出憤怒的對象– 那引發憤怒的人或事。那麼,我並不是在觀察憤怒本身。我只是在觀察那個情緒的外來刺激源。這只會增長憤怒,因此這不是解決的方法。欲觀察抽象的負面情緒、抽象的情感,欲脫離引發它生起的外在對像是很難的。」
   
「這自我觀察的方法為我們展現出實相的兩個層面,內在與外在。以前,我們只是往外看,而錯失了內在的實相。我們總是往外頭尋找不快樂的原因;我們總是怪罪外在的現實,試圖改變外在的現實。由於對內在實相的無知,我們從來都不暸解,痛苦的原因存於內在,存於我們本身對愉悅或不愉悅的感受所產生的盲目反應中。」

「藉由觀察內在的實相,他教導他們只是如實地觀察自然本性。由於無明,我們不停地起反應,傷害到自己及他人。可是當智慧生起時- 如其本然地觀察實相的智慧- 這習性反應就會消逝。當我們停止盲目地反應時,我們才有能力做出正確的行動– 這行動出自於一顆平衡,能夠看見與瞭解實相的心。這樣的行動將會是正面的、有創造力的,有利於自己和他人。
智者們曾經忠告-我們必須「認識自己」。我們必須認識自己,不是僅僅在理性、概念和理論、情感或信仰的層面,盲目地接受我們所聽聞或閱讀過的。這樣的知識是不足夠的。更確切地,我們必須去體驗實相,我們必須直接體驗這身心現象的實相。」

文章引用:
https://www.tw.dhamma.org/zh-tw/參考資料/生活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