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6日 星期六

創作計畫班。我們都不容易

      
昨天上課有個男孩一開始討論創作製作就馬上和我說:「小草,我在學校時已經想好我等等要怎麼做了。」
三年級男孩上週帶著一張手寫紙條和我說:「我去學校問老師上次我們討論的內容,把資料抄下來要給妳參考。」這週還和我確認我的進度XDDDD
三年級的女孩在全班離開時,和我提出下學期想在這堂課完成的"教學"計畫。
  
    
回溯過往,這些孩子大約經歷兩年多的時間,
從早期點餐大會式的提出自己想做的事情希望我"教"他們,
到後來可以自己提出自己思考做法並提出討論,
而現在可以拿著自己思考後的"示意圖"和全班提出自己的想法,
而最近中年級孩子自主提出的跨領域創作計畫也超越我自己的經驗範圍,
我和他們說我可以提供藝術創作類的經驗,但其它部分他們必須自己找資料來這裡,我和他們一起學習討論看看要怎麼進行。
      
這兩年多裡當然有和同伴合作上的爭吵磨合,還有從覺得我的角色就該"教"他們,他們對於"上課"想法的磨合,一定有森七七,一定有不順遂,而我本人也一定有被質疑的時刻。

慢慢的我與孩子及他們的合作夥伴找到合作的節奏,
漸漸的孩子把這些能力及力量拉回到自己身上,
創作上的思考時間除了每週上課的幾小時擴展到生活中,
然後從問我要教什麼到現在和我追他們的計畫(我壓力好大呀...)。
      
經歷寒假停課,這學期初第一堂課就有孩子主動帶著圖書館的書來找我討論這學期的課程內容,近期已經擴展到網路搜尋、諮詢學校老師 、同學分享的經驗和社團課程內容......等。
 
未來的世代要面對的一定和我們不同,到底身為課堂上的大人要帶給他們什麼?課堂的意義是什麼?能帶著他們去哪裡?
當孩子提出超越我經驗範圍內的事情時,備課起來更吃力但我非常開心這些跳脫框架的事物觸發的思考和討論,這些都不容易,但還是慢慢前進著。



--------------------------------------------------------------

我自己是考大學前才確定想考美術系,所以術科考試前三個月到補習班磨技法,這件事讓我體悟到關於這類型的技法只要透過一些方法及勤奮的練習是能完成的,當時連"創意表現"這一項考試補習班都是有公式的。
  
少了別人美術班比賽磨技法的這段歷程,到大學時老師教的是"創作",實踐腦袋中的思考是非常自由與愉悅的,在大學時期反而每個人的特質都很鮮明和過往求學經驗每個人固定位置坐在台下都是"學生"的感覺差異很大,所以深深影響我帶孩子的方式。
來這裡的孩子或許沒有超強技法,沒有討喜的畫風,但他們的思考、討論、執行和相信自己的能力是被支持的,而這些未來運用上也不只侷限於藝術創作上。
 

 
 

 
 
 

2018年5月8日 星期二

生氣男孩

 我和這位孩子認識超過一年多,他到後期時常在課堂上出現不悅的情緒,當時和母親溝通了解在家裡這件事其實常發生,對我而言孩子開始在班上顯現出這些狀態是好的,代表他夠熟悉或者夠信任到不用假裝自己是好的,不用壓抑自而是如實呈現自己。  
          
每當情緒出現,我僅僅是陪伴,有時透過創作媒材去發洩陪伴,有時透過聊天去了解,但不求當下一定要知道理由。生氣一定需要原因才能生氣嗎?女人有時都會因經前身體的改變造成情緒易怒的狀況,孩子不能因為自己沒查覺到的改變產生自己不知道為什麼的情緒嗎?不知道很正常,有時候大人也不清楚自己怎麼了,但陪伴當下在情緒中的自己,擁抱自己的狀態,等情緒歷程走完再回頭來了解原因,對我個人而言是行得通且比較舒服的。 
     
因為這個機緣,這一班我們時常討論關於生氣的議題,他們在課堂上的開放程度有讓我驚訝,過程裡我非常有意識的不帶對生氣的任何負面定義,我們討論的蠻深入的,生氣帶來的感覺是什麼?什麼事件時常引發生氣的情緒?聊著聊著孩子們發現自己生氣的事情部分是類似事件,也發現每個人處理生氣的方式都不一樣,而生氣的外顯樣子也不盡相同。後來只要這位男孩有情緒時,班上同學開始主動詢問他狀況,並討論著每一次引發情緒的可能原因,而非早期單純覺得傻眼又生氣了或者敬而遠之,這位男孩也主動和我討論生氣時的行為造就的結果要如何改變?例如他生氣會把作品揉掉,但發現後來救不回作品,第二次改用丟的,但太大力作品損壞狀況還是難救,我和他分享我生氣時會深呼吸,雖然還是生氣但感覺會好一點,後來他又不開心了,當時他手上拿著作品,但卻做了一個很大很深的呼吸,馬上回饋我說:「小草我發現生氣時的深呼吸,要吸好~~~大口,鼻子噴了好多氣出來喔!」這次他沒揉掉作品,也沒丟掉作品。 
      
以上敘述的歷程我們一周一次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剛好有一堂他們也惹得我很不開心,所以我也經歷了一次對於生氣的覺察與思考丟入討論內容。 
老師我想畫生氣的自己201804
上週創作我們把焦點拉到自己身上,討論情緒和顏色的連結,這孩子說他想要畫生氣的自己,當他畫完其它孩子的回饋是:「他的畫真的有好生氣的感覺」、「他畫生氣畫的好像,真的好厲害喔!」對於班上自然而然孩子給予他的正面回應我心底是感動的。
    
為什麼感動?
在我成長到現在成為大人的人生之中,大家對生氣的定義大部分是負面的,我認同生氣會帶給自己或他人不舒服的感受,但也看到因為大家對此的負面定義會讓一些人在有情緒時壓抑或者批判自己。"接納自己"是一個很流行的詞彙,對,該接納自己,但如果情緒週期沒走完硬要接納,那不是接納反而變成壓抑或者批判自己來假裝接納(鬼打牆又說一次)。